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新闻发布会
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   发布时间:2018-12-12 11:22:00   打印
字号:


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212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李仲开同志作主题发布,副厅长庞禹东同志、副厅长荆玉林同志、副厅长张德同志、副巡视员牟钟伟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新闻发布处副处长黄海燕

主持人黄海燕: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自治区政府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系列发布会的第四场,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了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李仲开同志、副厅长庞禹东同志、副厅长荆玉林同志、副厅长张德同志、副巡视员牟钟伟同志,请他们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并就媒体关注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今天应邀到会的新闻媒体有:中央驻自治区新闻媒体和区内主要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在这里,对媒体记者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现在,请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李仲开同志作主题发布。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李仲开

砥砺奋进四十载   铸就工业新辉煌

——改革开放40年内蒙古工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    李仲开

20181212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事业改革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历届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区各族干部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卯足干劲谋发展,内蒙古工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和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1978年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内蒙古工业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快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工业总量不断扩大。工业增加值1978年不到22亿元,1991年突破百亿、2004年突破千亿,到2017年超过5000亿元,年均增长12.9%。特别是在2002-2009年的8年间,除2002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国排名第二外,其余6年增速全国第一。二是经济贡献不断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总体呈现上升态势,1978年为37.6%2006年突破40%,之后一直保持在40%以上。2017年,全区工业税收完成1253.4亿元,增长40.5%,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56.4%。三是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从产能看, 2017年全区煤炭产能13.3亿吨,全国第一;电力装机容量1.18亿千瓦,全国第二;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有色金属、铁合金等产能均居全国前列。从产量看,与1978年相比,原煤增长40.3倍、发电量增长116.4倍、粗钢增长19倍、钢材增长54.2倍、水泥增长32.1倍、平板玻璃增长83.5倍、化肥增长29倍,智能电视、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组件、化学药、生物制剂等产品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四是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2017年,原煤的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25.7%、电石达到36%、铁合金达到21%PVC达到24%、多晶硅达到29%、单晶硅达到33%、铝材达到25%。伊利、蒙牛进入“全球乳业前十强”。

二、转型发展成效明显

40年来,内蒙古相继实施了国有企业改革“抓大放小”、资源转换、开放带动等重大战略,以大产业带动、大项目支撑、大基地布局,推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工业发展由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一是传统产业优化升级。2017年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达到75%,非煤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43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90%左右。煤炭加工转化率达到37%、电解铝达到82%、电石达到79%、甲醇达到83%、农畜产品达到62%、稀土达到80%。二是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3-2017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高于工业平均增速4.6个百分点。稀土化合物、多晶硅、单晶硅等产能、风电装机容量、玉米发酵量、云计算装机能力处于全国前列,风力发电量全国第一,太阳能发电量全国第二,稀土钢、高速钢轨系列产品走出国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三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7年,国家和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达到585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60户,科技企业孵化器46个,众创空间223个、高新技术企业532户。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千万吨级以上现代化煤矿比重达到37%;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国际领先。四是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42.9%31.9%,工业降耗对全区GDP能耗下降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全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企业达到89家。五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2017年,全区工业主要行业信息化应用率达到91.5%,新增“两化融合”对标企业850户,累计达到1931户,国家级贯标试点企业达到 57户。实施“万户企业登云”行动,全区登云企业达到4354户。

三、多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

从企业数量看,1978年全区工业企业7272户,1981年突破1万户,1991年突破10万户,2017达到30万户,是1978年的413倍。从企业规模上看,1980年全区仅有大中型工业企业80户,到2017年达到572户,增加值占工业比重达到57%、利润占比达到60%,成为工业发展的“稳定器”。全区中小企业总数达到37.5万户,创造了65%的发明专利、75%的新技术和80%的新产品,提供了79%的新增就业岗位,成为工业发展的“活力源”。从所有制结构看,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其他类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9.9%。以股份制、三资和私营企业为主体的非国有工业经济,成为推动全区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产业布局逐步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机遇,支持有条件、有优势的地区率先发展,打造优势产业核心区。呼和浩特成为全球重要的硅材料产业基地、包头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建成全国最大的现代化煤电基地,鄂尔多斯和包头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基地,通辽成为我国“煤---铝后加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赤峰正在建设中国北方最大的铜冶炼加工基地,乌兰察布正在打造我国最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巴彦淖尔成为全球最大的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基地,乌海及周边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生产加工基地,阿拉善建成世界最大的金属钠和靛蓝生产基地。2017年全区工业园区达到112个,实现产值1.12万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8.2%,产值超500亿的园区4个、超百亿的32个,实现税收723亿元,占工业税收的57.7%,工业园区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

回顾过去,内蒙古工业发展硕果累累、成就辉煌。展望未来,我们将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努力推动工业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开启内蒙古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问答环节

内蒙古电视台记者

内蒙古电视台记者: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创新、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问我区在推动中小企业政策、工作、融资、公共服务中,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庞禹东

庞禹东: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中小企业实现了由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为主到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在中小企业的催化下,我区工业总产值40年增长了237倍,三次产业由1978年的32.745.421.9调整为201710.239.850

规模效益稳步提升。中小企业在促进增长、扩大就业、增强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7年底,全区实有市场主体186.04万户、增长6.5%,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74户。企业总数37.53万户、增长14.7%,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量15户。我区中小企业贡献了63%的全区生产总值、52.6%的固定资产投资、68%税收、76%的进出口总额、79%的新增就业岗位、97%的市场主体,成为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和自治区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基本建立了中小企业政策体系,实施了中小企业重大政策落实部门责任分解、承诺报告制度、多部门联合督查、第三方调查、盟市中小企业工作考核制度,初步构建了横向多部门协同,纵向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三级联动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落实体系。财税支持中小企业的力度不断加大,税费减免力度持续加大,累计减轻企业负担1265.9亿元。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我区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30%以上、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60%以上,创造了全区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全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04家,入驻企业8391户,营业收入637亿元、增长5%,实现就业24万人、增加1.5万人。

融资服务持续加强。2013年会同财政厅设立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引导资金,风险保证金池到位资金21亿元。目前,累计放贷93.30亿元,惠及1680多户中小企业。创新融资服务模式,2017年,我厅会同包头市政府、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举办首届“内蒙古中小企业投资与贸易合作撮合洽谈会”,1116户企业参加,共有48对、96户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合作金额11.04亿元,已为40户企业提供授信金额9.40亿元。

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了“1+14+的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体系。认定培育了198家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016年在省级层面率先开展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电子服务券工作,连续三年累计为1895家企业、2148个项目发放补贴资金1800万元。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厅作为自治区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工作的宏观指导部门,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政策落实、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创业创新发展、加强融资服务、健全服务体系,为推动全区中小企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人民网记者

人民网记者:农畜产品加工业是我区传统优势产业,请介绍一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区农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荆玉林

荆玉林:改革开放40年来,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 走出了一条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精深加工能力稳步增强,绿色、生态、有机品牌效益日渐凸显的发展之路。形成以乳肉绒、粮油糖加工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2017年农畜产品加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10.3%,成为自治区工业的重要支柱。

2017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252家。其中,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分别达到38家和583家,上市企业达到12家,吸纳就业约21万人。2017年农畜产品加工业完成产值3115亿元、税收 88亿元、出口创汇11亿美元。全区名优特农畜产品加工企业234家、产品品种787个,72个农畜产品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占全区驰名商标的70%以上。

乳制品加工业。生鲜乳年处理能力由1978年的不足20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900万吨,乳制品产量由3000吨增加到263万吨,居全国第二。伊利集团、蒙牛集团发展迅猛,在世界乳业中排名第八、第十,正在向双千亿级国际化乳业集团的目标迈进。

肉类加工业。由单纯的加工销售胴体肉为主,向多部位分割、精细加工、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服务型消费终端转型,肉制品产量由1978年的21万吨增到268万吨。涌现出以锡盟大庄园、呼市蒙羊牧业、巴彦淖尔美羊羊、通辽科尔沁牛业为代表的一批肉制品加工龙头企业。

羊绒加工业。采用全球最先进的新型纺纱、印染和自动化编织设备,羊绒衫及羊绒制品正在向多元化、系列化、高端个性定制及服饰与文化融合方向发展,向高支精纺、轻薄型四季服装转变。目前羊绒衫生产能力2000万件,2017年全区羊绒衫产量1335万件,鄂尔多斯、鹿王、东黎、维信成为世界产销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的行业领军企业。

玉米加工业。产能达到1200万吨,居全国第一,形成了以味精、黄原胶、淀粉、酒精、原料药、兽药等为主要产品的玉米发酵深加工产业体系。2017年,呼和浩特阜丰、呼伦贝尔阜丰、梅花、伊品四家企业味精产能达到180万吨、产量155万吨,均居全国第一,占世界产量的四分之三,内蒙古正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深加工发酵产业集聚区。

甜菜制糖业。2017年—2018年制糖期,全区食糖产量48.2万吨,增长9%,占全国甜菜糖总产量的41.9%,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企业效益在国内制糖行业位居前列,制糖机械化程度达到70%

内蒙古日报社记者

内蒙古日报社记者:冶金、化工等原材料产业是内蒙古工业的优势特色产业,新材料是我区新兴产业中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这三个产业也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主战场。请问,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冶金、化工等原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材料产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张德

张德:在原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改革开放前,我区原材料工业的产业层次较低。经过40年的发展,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产业结构、能耗环保水平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由短缺到丰富、由落后到先进、由污染到环保的巨大转变。原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一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目前,铁合金、电石、甲醇、稀土、PVC等产能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冶金、化工占全区工业比重分别达到17.3%15%、增加值增速6.4%10.6%,预计二大行业全年实现产值5490亿、同比增长7.8%12.8%,利润350.7亿元、同比增长38%,拉动经济增速1.4个百分点,贡献率22.8%。我区作为国家重要原材料基地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电解铝、电石、甲醇区内加工转化率分别达82%79%83%。先进产能比重大幅提升,电解铝400千安预焙阳极电解槽比重达到55%以上;尿素单套规模50万吨以上产能比重达到94%,高于国家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电石12500KVA以下矿热炉全部淘汰,25000KVA以上密闭矿热炉比重达到81%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铁合金6300KVA及以下矿热炉全部淘汰,25000KVA以上密闭矿热炉比重达到41%以上。现代煤化工“煤化一体化”比例达到100%,铝产业中“煤电铝一体化”比重达到70%以上。三是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明显。目前电解铝液交流电耗、电石、铁合金综合能耗下降到13300千瓦时/吨、1.04吨标煤/吨、1.82吨标煤/吨,领先全国先进标准11.20.5个百分点。焦炉煤气、电石尾气基本全部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机组达到50万千瓦。通辽市对全部电解铝生产企业实行趋零排放强制性达标改造,氟排放量达到国家标准的1/10。培育形成“煤-化”、“煤---铝后加工”、“电石-氯碱化工-精细化工”、“煤--冶”等循环产业链。

在新材料产业发展方面,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区新材料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重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材料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区现有138户新材料企业,预计全年完成工业产值420亿元。稀土化合物产能达到11万吨、产量5.1万吨,均居全国第1位,已形成稀土永磁、储氢、抛光粉、催化助剂和稀土合金等五大重点稀土新材料集群产业,产能分别达到5.6万吨、1.1万吨、2.3万吨、4万吨和180万吨。预计全年实现产值82.1亿元,同比增长23%,占到全区稀土产业的55.6%。硅材料已形成多晶硅产能4万吨、单晶硅产能11万吨,产量分别为2.55.4万吨,同比增长53.2%138.9%,产能、产量均居全国第四位和第二位。预计全年实现产值150亿元,同比增长75%。石墨(烯)新材料、高端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蓝宝石材料等其它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类型不断优化。二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18年上半年全区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3993件,其中新材料企业授权专利数761件,占比19%,排位第3。我区目前拥有内蒙古石墨产业发展联盟、包头市稀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内蒙古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新材料创新平台,内蒙古石墨烯材料研究院、包头市稀土研究院、中国兵器第五二研究所等新材料科研机构,基本形成了以科研院所为引领,以龙头企业为中间力量、以高新园区和产业基地为载体的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三是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目前,全区形成了包头市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呼和浩特市光伏产业园、乌兰察布市石墨产业基地和氟化工产业园等多个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入住企业112户、从业人员3.2万人。预计2018年新材料产业园区实现产值268.9亿元,占全区新材料产业产值的6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请工信厅的领导介绍一下改革开放40年工业领域信息化及电子政务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巡视员牟钟伟

牟钟伟:改革开放40年来,自治区电信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
展不断深化,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为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是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大力实施“宽带内蒙古”战略,加快构建宽带、高速、融合、安全、泛在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重点提升宽带骨干网络承载能力,普及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网络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不断提高我区网络的基础支撑能力。截止2017年,全区网络出区带宽达到18.97Tbps,全区互联网用户总普及率达98.89%。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为58%,其中光纤入户用户占总宽带用户比率为86%,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为86%。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成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承载能力107万台,总量居全国第一。持续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三年来全社会下载速率累计提升2.5倍,资费累计下降56%。积极开展电信普遍服务,两年来联合电信运营商及内蒙古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筹集资金28.8亿元,争取中央补贴8.9亿元,为全区6637个行政村通光纤宽带,其中包括3103个贫困村。自治区行政村通宽带比例已达到98%,提前完成了国家“十三五”规划中行政村宽带网络覆盖率的目标;试点行政村网络的平均下载速率与城市基本达到同一水平,农村、牧区、林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得到彻底改变。

二是两化融合深入推进。组建了自治区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和自治区首席信息官(CIO)联盟,制定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行业和区域贯标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开展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建立起两化融合推进体系。深入企业进行贯标方向诊断,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服务。截至2017年,全区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01户,国家级贯标试点企业57户,全国排名第15位。其中完成贯标任务的企业17户。截止2017年全区开展两化融合对标企业1931户,覆盖全区69%的规模以上企业。同时我们加快发展自治区工业互联网,建成包头网络协同制造平台,2017年发布协同订单1595笔,实现有效交易307笔、1.3亿元,平台荣获2017年中国双创好项目信息技术奖。

三是积极推进全区电子政务外网集约化建设。全区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已实现四级纵横贯通,14个盟市(含2个计划单列市)、107个旗县(市、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全部接入电子政务外网,接入率达到100%;乡镇(街道、苏木)电子政务外网接入率约70%。全区电子政务外网共接入政务部门8841个,排名位居全国前列。今年年底前完成自治区、盟市两级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和部门“网络通”,并接入国家平台,实现国家要求的三级共享交换平台“网络通”“数据通”“应用通”。

黄海燕: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的环节就进行到这里。

刚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李仲开同志围绕改革开放40年来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作了总体介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几位负责同志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记者朋友们的提问,就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积极回应。如果大家还有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请在会后与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联系,再作跟踪和延伸报道。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国务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