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云峰作主题发布,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装备工业处处长席丽红、消费品工业处处长杨晓田、信息化和软件服务处处长张志立、工业园区处处长张巨富、冶金建材处副处长贾士兴参加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赵云峰
我代表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向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始终关注、关心和支持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一简要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牵挂内蒙古工作,为内蒙古发展擘画宏伟蓝图,定制行动纲领,指明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找准内蒙古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推动相关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求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这是党中央立足全国发展大局,为内蒙古量身定制的发展战略、赋予内蒙古的重大政治责任。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方针政策,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安排部署,2020年4月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期间,自治区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深入研究,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科学论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同时,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规划》文本进行了多轮修改完善,完成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必经程序,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后,于今年10月22日正式印发实施。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促进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规划》明确了质量效益、科技创新、双碳双控、数字化发展四类16项主要预期指标,其中核心指标9项,主要有: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2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1%、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五年下降1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CO2排放降低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二、规划任务
《规划》明确了七个方面重点任务。
(一)高质量建设“两个基地”。在优化升级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方面,大力发展现代能源经济,为确保国家能源和战略资源安全、满足自治区经济发展需求提供坚实有力支撑。煤炭主要是增强供给、储备和调节能力;电力主要是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比重;油气主要是增储上产;稀土等战略资源主要是保护性开发。在做优做精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方面,提供优质绿色农畜产品,推动农牧业向优质高效转型。乳业重点是打造世界级企业和国际品牌,肉类加工主要是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附加值,羊绒加工主要是提高产能利用率和品牌影响力,马铃薯、玉米加工和甜菜制糖重点是通过布局项目提高就地加工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重点培育现代装备制造、新型化工、有色金属加工、新材料、生物医药五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制造、风电装备制造、光伏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有色金属加工、稀土、石墨(烯)、中蒙医药等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构建现代制造业体系。
(三)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落实“科技兴蒙”行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提升创新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支撑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在关键技术、“卡脖子”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四)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力争到2023年,列入淘汰范围的落后产能基本退出。加大绿色化改造力度,重点对高耗能行业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改造,对高耗水行业实施工业节水改造,对高排放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创建一批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五)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完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实施数字化改造工程,加大5G技术、大数据在智慧矿山、工业互联网、智慧园区、智慧工厂等方面的应用,促进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
(六)促进企业融通发展。大力培育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带动和促进企业集群发展。重构产业组织模式,增强服务企业能力,营造更加有利于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
(七)深化开放合作。在对外开放方面,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在能源资源、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区内企业国际竞争力。在对内协作方面,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与相关省市、地区的产业协作、产业融合、产业转移,形成互补互动发展格局。在区内协调发展方面,因地制宜在东、中、西部布局项目、培育产业、调整结构、补齐短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规划实施
《规划》从六个方面对实施保障作出部署。
(一)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围绕规划落实,配套制定稀土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化工转型升级、新材料、工业数字化、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等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目标、路径和举措。
(二)提升工业园区基础能力。引导各地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布局项目、整合园区,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
(三)加强要素保障。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快推动用能权交易和碳排放交易,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四)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制定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
(五)实施重大项目滚动计划。建立重点项目库,实施制造业重大项目五年滚动计划,确保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六)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各地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结合实际细化方案,明确任务,确保规划目标按期实现。各级工信部门加强与同级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林草等部门的沟通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动规划落地见效。
内蒙古“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近年来,自治区持续增加绿色农畜产品供给,促进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高效转型。请问“十四五”如何发挥我区农畜产品资源优势和加工业基础优势,推动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杨晓田:为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又制定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进一步落细落实“十四五”全区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任务。“十四五”时期,推动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总体思路:依托我区农畜产品的资源优势和加工业基础,以打造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为目标,聚焦乳、肉、绒、玉米、甜菜制糖、马铃薯加工等重点行业和特色领域,加快龙头企业和优势品牌培育,引导优势资源向龙头企业集中聚集,大力提升加工转化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农畜产品加工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区农畜产品加工业产值力争达到4000亿元,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力争达到80%左右,龙头企业的产业支撑能力和引领带动作用明显提升,培育形成一批在全区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和知名品牌。
主要任务:一是加快奶源基地和鲜奶加工项目建设,提高鲜奶加工能力;二是鼓励肉类加工龙头企业兼并整合中小型企业,提升产业集中度,增强竞争优势;三是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提高羊绒制品企业产能利用率;四是推动玉米全株全产业链的开发利用,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五是加快加甜菜制糖项目建设,提高甜菜加工转化能力;六是扩大马铃薯淀粉、全粉、薯条薯片等产品的种类和规模,提高就地加工水平。
重点措施:一是加快提升创新能力;二是加快数字化转型;三是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四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五是建设绿色制造体系。
内蒙古日报记者:新材料是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对我区打造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意义重大。请问我区“十四五”时期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思路,将重点采取哪些措施?
贾士兴:“十四五”时期,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坚持集群化、高端化、终端化导向,大力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构建特色优势明显、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为落实和细化自治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印发了《自治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对“十四五”时期全区新材料产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一是科学规划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新材料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产能达到1200万吨左右、产值达到2300亿元左右。培育30户具有国际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自主品牌响的优势企业,新材料供给质量明显提高。
二是明确发展主攻方向。做强做大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稀土新材料、先进硅材料、先进建材及非金属矿物材料、先进碳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等七大主导产业。其中,先进钢铁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板材、管材和先进轨道交通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铝材、高性能铜材;稀土新材料重点发展永磁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催化材料及助剂、高纯稀土金属及合金材料;先进硅材料依托光伏材料、有机硅材料产业优势,支持多晶硅、单晶硅以及有机硅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下游电池组件、高性能有机硅系列产品;先进建材及非金属矿物材料重点发展特种玻璃、高端煤系高岭土、新型陶瓷材料;先进碳材料重点发展石墨(烯)、碳纤维、复合碳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突出发展高性能树脂、高端功能性膜材料,推动化工中间产品延伸耦合。
三是精心谋划发展举措。在推动动力变革方面,落实“科技兴蒙”行动,加大科技投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在推动效率变革方面,加快信息技术与新材料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产业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在推动质量变革方面,加强品牌质量建设,强化标准制修订,塑造品牌发展新优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在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方面,进一步培育新材料龙头企业、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成长企业,大力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等企业。
内蒙古晨报记者:请问,我区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有哪些产业基础,“十四五”发展的重点方向有哪些?
席丽红:首先介绍一下自治区装备制造业发展产业基础情况。风电装备:现有企业40家,其中风电整机生产企业11家、产能5750台套,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29家,2020年,风电整机产量1770台。光伏装备:现有上游单晶硅、多晶硅企业16家,2020年多晶硅产量约6万吨,单晶硅产量约17万吨。新能源汽车:现有新能源汽车整车资质企业2家,产能7.5万台。储能装备:目前我区储能设备制造主要集中在电池及正负极材料生产领域。氢能装备:我区氢能装备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航天六院研发的高性能储氢系统已取得气瓶爆破试验、多通道控制系统开发、储氢系统联调联试等成果。应急装备:包头青山装备园区是自治区军工装备企业集聚区,已成为国家应急装备产业示范基地。
近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自治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十四五”时期,自治区重点从六个方面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培育壮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一是以包头、通辽、乌兰察布、锡林郭勒盟等地区为重点,集中布局风电装备制造项目,打造风电装备产业链。
二是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为重点,集中布局光伏装备制造项目,打造光伏装备产业链。
三是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海为重点,集中布局新能源汽车制造及配套产业项目,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四是以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为重点,集中布局储能设备制造项目,发展储能装备制造业。
五是以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乌海为重点,集中布局氢能装备研发制造项目,发展氢能装备制造业。
六是高标准建设包头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加大与国家及自治区应急部门联动和信息共享,发展应急装备制造业。
同时,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将立足职能职责,从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政策支持、推动链式发展、培育优质企业、强化项目支撑等方面支持现代装备制造业健康有序发展,依据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项目储备,集聚优势资源,对新落户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确保重点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促进自治区现代装备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网易内蒙古记者:自治区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请问,“十四五”时期,如何加快推进我区工业数字化转型,为自治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张志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策部署,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为抓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制定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通过试点示范引领工业领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为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方案》重点从五个方面加快推进我区工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加快5G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呼和浩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全区开通5G基站1.9万个,旗县及部分工业园区实现覆盖。“十四五”期间,力争建成5G基站3万座,重点推动5G+工业互联网、5G+智慧矿山、5G+智能制造、5G+工业园区等应用场景建设。
二是加快工业互联网推广应用。全区已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11个,注册工业企业超过2万户。“十四五”期间,力争全区建成投入运行30个以上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1000家规上工业企业上平台,企业登云倍增,建设3-5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三是推动5G+智慧矿山建设。“十四五”期间,力争井工煤矿全部实现采掘面“智能化”采掘,全区露天煤矿分布的矿车实现无人驾驶。
四是推动5G+智能工厂建设。推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建设,全区已建成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十四五”期间,加大重点行业“机器换人”项目支持力度,支持危险化学品、电石、铁合金、电解铝等行业的高危、高强度生产环节开展“机器换人”,力争全区一半以上铁合金行业及全部电石行业大型矿热炉开炉工序、民爆行业装车环节工序完成机器换人;建成智能工厂20个以上、数字化车间60个以上。
五是推动5G+智慧园区建设。支持工业园区基于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基础保障层、智能工厂层和服务共享层,通过信息技术和各类资源的整合,实现园区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提升园区智慧化能力。“十四五”期间, 力争园区智慧化率达到100%。
中宏网记者: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区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请问“十四五”期间,自治区工信厅对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是如何规划的?
杨晓田:生物医药产业是自治区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特色产业之一。围绕“十四五”期间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做了全面、系统的规划部署,为自治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在此基础上又制定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力争在“十四五”期间,解决目前自治区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少,高端创新主体数量不多、规模不大,行业龙头企业数量少,集群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总体思路:充分发挥我区生物资源、生物产业和生物技术优势,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进一步强化区域协作配套,推动品种技术向龙头企业集中,围绕“强链、补链、延链”,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不断扩大药品制剂品种种类和产品规模,推动原料药向下游产业延伸,带动生物医药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力争达到350亿元,培育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1-2家、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以上;全区规模以上制药企业关键工艺基本实现自动化,制药过程连续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建成一批智能制造工厂,力争培育一批集中生产基地,推动自治区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重点措施:一是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二是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三加大绿色化改造力度;四是加强质量安全控制;五是加快特色基地培育。
内蒙古法制报记者: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阵地,全区各级都加大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园区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促进全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请问“十四五”时期,自治区工信厅对提升工业园区基础能力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张巨富: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发展,“十三五”时期,通过实施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增长。2020年工业园区产值、税收、利润分别增长7.7%、5.4%、2.6%,产值超100亿的园区达到38个、超500亿元的园区有6个。
二是基础设施保障更加有力。自治区级园区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工业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硬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三是智慧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智慧工业园区建设指南》,为全面推进智慧工业园区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是服务能力水平明显提升。出台了一系列普惠性政策和促进主导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园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十四五”时期,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布局要求,全面提升工业园区基础能力。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调整优化空间布局。严格遵循“十四五”期间自治区主体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规划,立足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定位,优化整合工业园区空间布局。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立足长远、适度超前”的原则,以道路、水、电、气、管网、污水处理、固废渣场、集中供热设施和标准厂房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承载力。
三是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整合共享、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应用为支撑,加强智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化运营管理。
四是促进产业升级。通过提高园区承载力,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提高园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是提升园区管理服务能力。通过完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提高服务水平,提供优质服务,以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理念,持续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更大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