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认识误区 科学补碘答问录
(2023-05-04《中食智库》衣晓峰)
今年5月15日是全国第30个“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主题是“科学补碘三十年,利国利民保健康”。“防治碘缺乏病日”对动员各级政府部门及广大群众支持和参与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及相关措施的落实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时下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科学补碘知识存在认识误区。就下面这些常见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碘缺乏病防治研究所刘鹏和范丽珺两位研究员做出了权威解答。
碘缺乏对人体有哪些危害?这些危害或疾病仍存在吗?
刘鹏:碘缺乏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导致人体摄入的碘量不足。在碘缺乏地区,由于个体缺碘程度不同,呈现一个由轻到重的谱带,在不同发育期缺碘,相应的表现也不同。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可干扰大脑正常发育,严重的会造成克汀病、聋哑、智力损伤。儿童青少年对碘缺乏较敏感,可影响智力发育、身体发育,酿成运动、视觉、听觉障碍,突出的表现是甲状腺肿大。成年人缺碘可致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措施现已得到有效落实,因碘缺乏所致严重疾病——克汀病和地甲肿已较为罕见。但由于群众对碘缺乏危害认识不够,防治意识逐渐淡化,甚至对现有的防治措施提出质疑。所以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碘缺乏病是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我们赖以生活的环境没有改变,环境碘缺乏的状态就不会改变,一旦食盐加碘防治措施松懈下来,碘缺乏病必定会卷土重来。
哪种补碘方式是最好的?为什么要长期补碘?
范丽珺:碘缺乏病预防控制的根本措施就是补碘。因为自然环境缺碘是长期存在的,人体对碘的储存能力有限,所以补碘应遵循长期、微量、日常和生活化原则。现今,常用的补碘方法以食盐加碘为主,其他还包括口服碘油丸、服用含碘药物及营养补充剂、食用富含碘食物等。食盐加碘是WHO等国际组织推荐的控制碘缺乏病最安全、最有效的措施。人每天离不开食盐,通过食用加碘盐补碘,符合长期、微量、日常和生活化的原则。实践证明,食盐加碘具有安全、有效、简单易行、价廉、能够长期坚持的优势,是补碘的最佳途径和策略。目前全球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食盐加碘政策,至少97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法律、法规或食品安全标准支持食盐加碘。
人体需要的碘绝大部分来自日常饮食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土壤等)几乎都缺碘,尤其山区、丘陵、河谷地带、荒漠化地带和河流冲刷地区缺碘较为严重。生长在这种缺碘外环境中的动植物摄碘量不足,因此生活在这类地区的人群通过饮水或食用这些动植物碘摄入量也得不到保证。事实上,人类生活的外环境缺碘状态是长期和难以改变的,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若是3—6个月内得不到足够碘的补充,就会产生碘缺乏症状,继而诱发碘缺乏病,因此要长期坚持补碘。
我国外环境水碘水平如何?沿海居民需要补碘吗?
刘鹏:2019年5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全国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通过外环境饮水摄入的碘含量普遍较低,83.6%的乡水碘小于10微克/升、省级水碘含量均在10微克/升以下,均属于碘缺乏地区。调查还发现,全国有2.6%的乡水中碘含量在100微克/升以上,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历史上黄河泛滥地区等。生活在水源性高碘地区的居民饮用碘含量过高的水,严重时可致高碘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是食用未加碘食盐和改水降碘等措施。水源性高碘地区改水后,群众如无法从饮水、膳食中摄入足够的碘时,需要食用加碘食盐。
需要强调,虽然沿海地区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很丰富,但当地居民食用频率和食用量都较低,沿海地区居民膳食中的碘大部分来自加碘食盐。如果沿海地区居民食用未加碘食盐,其大部分居民碘摄入量就会低于国际组织和我国推荐摄入量,发生碘缺乏的风险很大。因此生活在沿海地区的居民也需补碘。
我国目前盐碘浓度如何确定?调整后有何效果?
范丽珺: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居民对食盐的摄入量差异较大,其碘的摄入量也有客观差异,各地碘盐中碘含量不能采用一个标准。因此,《食用盐碘含量》标准规定,各省(区市)可根据当地人群实际碘营养水平,选定适合本地的食用盐碘含量平均水平。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规定:每公斤食用盐产品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计)为20-30毫克,食用盐碘含量的允许波动范围为食用盐碘含量平均水平±30%。
当前,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必将影响膳食碘摄入量。为使人群碘营养状态始终处于较适宜水平,国家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碘缺乏病监测和碘盐监测体系,并根据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适时调整了食盐加碘浓度,颁布食盐加碘量调整的国家标准,使得人体既能获得充足的碘营养,满足消除碘缺乏病的需要,又能保证人体不摄入超量的碘。1995年以来,我国已根据全国碘缺乏病监测结果适时进行过3次盐碘浓度的调整,由此提升了碘缺乏病防治效果,自2010年以来始终处于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状态,人群碘营养近年来也一直处于较适宜水平。
为什么孕妇要特别注重碘营养?其他人群有无补碘要求?
刘鹏:孕期碘缺乏对母亲和胎儿均很不利,其中轻中度碘缺乏可增大孕妇甲状腺肿的概率,且与后代的智力和脑发育脱不了干系。严重碘缺乏的孕妇可使流产率、死产率及出生后婴儿死亡率“水涨船高”。
孕妇孕期碘的需求量很大,推荐摄入量从非孕时的120微克/天增大到230微克/天。孕妇对碘的需求量除了包括胎儿生长发育和母亲自身的需要外,还包括孕妇本身血容量、尿排泄量的增加及其胎盘贮碘等。孕前和孕期有充足碘摄入的妇女,能够保证甲状腺内充裕的碘储备,可满足怀孕期间碘和甲状腺激素的需要。这就提示,怀孕后应选用适宜孕妇的加碘食盐或碘含量较高的加碘食盐,并鼓励摄入含碘丰富的海产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除孕妇以外,哺乳妇女、婴幼儿等人群也是碘的特需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这部分人群尤应注意充分补碘。
对于患有甲状腺疾病的人群,如何补碘?
范丽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应该限制碘的摄取,需尽量注意忌用富碘食物和药物。如果应用放射性碘治甲亢,含碘多的食物如海藻类等必须禁用至少7天。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如果为甲状腺腺叶切除或甲状腺组织尚有残留,可以正常碘饮食,包括食用加碘食盐。碘缺乏所致甲减往往发生在碘缺乏地区,食用加碘食盐是最有效的方法。碘过量所致甲减程度较轻,常见亚临床甲减,此时需查找碘过量原因,例如高水碘、食用过多富碘食物等,对这些人要限制碘的摄入。
还有,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自身免疫甲状腺炎患者应适当限碘,可以食用加碘食盐,但要适量限制食用海带、紫菜、海苔等富碘食物。甲状腺结节病人多数病因不清。碘摄入量过多或不足都能诱使结节的患病率增高,所以要适度吃含碘饮食。如果是甲状腺结节有自主功能,催生了甲亢,亦要限制碘的摄入。
需要指出的是,甲状腺疾病复杂多样,每种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异,对于不同甲状腺疾病患者是否需要补碘,还需听从医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