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策解读
《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来源:内蒙古政府网   发布时间:2023-02-09 09:21:36   打印
字号:

2023年2月3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专场。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恩和特布沁围绕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的重大意义、转型重点、具体目标、政策清单变化与特点作了深入解读。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于潍、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张海峰、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宁云飞、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消费品工业处处长杨晓田分别就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财政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蒙”字标品牌、扶持壮大自治区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新闻发布词

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  恩和特布沁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回升的关键之年,做好三农三牧工作、支撑保障全局大局的要求更高、任务更重。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的通知》,其中就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作为重要板块列出了16条政策清单,将为我区农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与活力。

第一,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的重大意义

是我区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寄予厚望,在2019年考察内蒙古时强调,要“推动农牧业发展向优质高效转型”,我们的目标就是推动内蒙古农畜产品产量大区向农牧业产业强区转变。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作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三农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发展生态农牧业,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成为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是我区农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区是农牧业大区,还不是农牧业强区。做强做优农牧业,必须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走质量兴农兴牧、绿色兴农兴牧、品牌强农强牧之路。

第二,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的重点

今年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重点是抓好“一力一链两个行动”。“一力”就是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好粮食安全是重大战略性问题,我们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从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上发力,今年安排110亿元农业生产发展等资金,实施优质高效增粮示范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同时,实施耕地保护与建设行动,支持实施 39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1920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再就是深挖增产潜力,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土地资源适度有序开发综合利用。“一链”就是推进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出更多专业化、规模化的农畜产品产业集群,是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内蒙古的要求和期许。今年我们将安排40亿元以上资金,支持建设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实施肉牛、肉羊、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鼓励就地新建改建大型屠宰项目,配套建设畜禽产品精细分割、冷链加工及配送体系。支持皮革、羊毛产业发展。支持建立农牧业品牌目录,鼓励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动“蒙”字标认证,开展品牌宣传推介。继续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支持试点旗县(市、区)加快农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两个行动”分别是种业振兴行动和奶业振兴行动。今年支持政策持续在种业振兴行动上发力,种子是农牧业生产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今年我们将继续安排9000万元资金,支持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良种化水平提升、优势特色品种培育三大工程。同时,开展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安排1亿元资金,继续对草种业、奶牛、肉牛、肉羊、马铃薯5个优势产业和杂粮、蔬菜、向日葵、甜菜等产业实施的14个项目进行滚动支持。我们还将建立优良品种奖励机制,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马铃薯优质新品种和通过国家审定的玉米、大豆等品种进行一次性奖励。政策清单继续对奶业振兴行动加大支持力度,奶业是我区千亿级的优势特色产业,去年自治区出台了推进奶业振兴九条措施,目前已显现出效果。今年我们将继续聚焦“奶源”“牛源”“草源”,增加优质奶源供应,鼓励新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推动优质奶牛扩群增量,对2021年以后建成的3000头规模化养殖场,依据新增奶牛存栏数量给予补贴。支持奶牛育种扩群增量。支持奶畜养殖场和奶农合作社饲料收储。鼓励扩大苜蓿草种植面积。支持乳制品加工企业提高生鲜乳加工能力。

第三,2023年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的具体目标

通过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以上,产量稳定在780亿斤左右。新建完成高标准农田395万亩,实施完成1920万亩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通过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面摸清种质资源家底,力争培育1-2个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推广面积进入前10的品种,农作物良种繁育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打造国家重要的种源基地。通过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建设30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58个,建成16个,力争奶牛存栏达到170万头以上,奶产量达到785万吨。通过推进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千方百计推动产业链往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培育更多百亿级、千亿级的规模化产业集群。

第四,今年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政策清单变化与特点

今年的政策清单在框架不变的基础上,细则有了一些变化。一是细则有了新的调整。对2022年当年已完成项目不再列入清单,包括国家级保种场建设、推广肉牛和绒山羊良种技术、中小奶畜养殖场改造扩容提升、大豆振兴计划等4个政策项目。新增了支持皮革、羊毛产业发展,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2项政策细则。二是内容进行了细化完善。例如,在开展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中,增加特色畜禽、作物等种业领域和优质饲草生产与收获加工、天然草原改良与提质增效等草产业领域“揭榜挂帅”工作。在支持奶牛育种扩群增量中,进一步细化了支持的条件和指标,明确“对具有奶牛和乳肉兼用牛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能够培育出国际国内排名种公牛,并经考核达标的育种企业给予奖励。”

今年的政策清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延续性强。今年的政策清单四项重点工作与2022年保持不变,其中14项政策与去年基本一致,资金总量上保持稳定,确保了政策的延续性。二是含金量高。针对涉农涉牧资金安排就达到200亿元以上,充分体现了自治区重农抓农的决心和力度。例如,今年在加强耕地保护利用上投入更大,今年新增支持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570万亩。三是着力点准。政策清单聚焦农牧业重点工作,突出保障粮食安全,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关键,持续在支持奶业振兴和推进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上加力,真正把政策资金用在了“刀刃上”。

第五,落实好政策清单的举措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自治区有关责任部门将加强对政策清单的统筹协调、推进实施,对照政策清单,建立重点任务台账,细化进度安排,定期调度工作进展,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二是加强指导培训。自治区有关责任部门将加强政策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组织开展全区性、区域性技术培训,指导和督促各地加快推进各项政策落地。

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实施过程中,自治区有关责任部门将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开展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经费使用规范科学。


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实施一年来,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工作重点如何?

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于潍:种业科技创新是种业振兴发展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为切实提升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能力,2022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出了实施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的决策部署,在草种业、奶牛、肉牛、肉羊、马铃薯5个优势产业,以及杂粮、蔬菜、向日葵、甜菜等N个其他产业推进创新链布局,采取“揭榜挂帅”“赛马”等新型科研组织方式,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内外产学研联合攻关,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批发布了12项种业振兴关键技术榜单,吸引了区内外44家企业、28家科研院所、16家高校,组建19个创新联合体参与揭榜。实施“揭榜挂帅”项目14个,2022年先期投入财政经费73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约1.46亿元。

经过近一年的实施,种业“揭榜挂帅”项目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据初步统计,2022年,项目实施团队共引进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2200份,鉴定2500多份,克隆了秋眠、抗寒、高产、优品等相关的农畜基因60多个,审定登记牧草、农作物新品种7个,育成多个肉羊、肉牛新品种。

其中,“肉羊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通过建立优质肉羊联合育种技术体系,成功培育审定了我国首个牧区和半农半牧区专门化肉羊新品种杜蒙羊;“高端奶牛种源挖掘及高效繁育关键技术创新”项目成功培育出高品质克隆奶牛,实现奶牛克隆胚胎生产效率和移植受体妊娠率等主要技术指标的突破性提升;“优质苜蓿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已完成登记审定苜蓿新品种1个,育成高产优质苜蓿新品系3个,成功转化了“中苜10号”高产紫花苜蓿新品种,建设良种繁育田1万余亩。

此外,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的实施还助推了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比如蒙草集团依托“揭榜挂帅”这一新型机制,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十余家单位组建内蒙古草种业创新联合体,并以此为基础按照国家标准打造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依托“向日葵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项目组建的“向日葵种业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已成为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打造向日葵产业科创基地的重要力量。

2023年,自治区科技厅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两会有关部署要求,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实施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良种化水平提升、优势特色品种培育三大工程。今年将安排1亿元科技资金持续推进实施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通过加强阶段性考核,对实施成效显著的项目予以滚动支持,并进一步向特色畜禽、重点农作物领域以及优质饲草生产加工、天然草原改良与提质增效等领域覆盖,全力打好种业关键技术攻坚战。同时,我们也将注重“项目、人才、平台”等科技创新的体系化建设,不断提升自治区种业领域的科技支撑能力,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贡献力量。

内蒙古日报社记者:关于《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在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方面,实施耕地保护与建设行动,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财政发挥的作用有哪些?

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张海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重视粮食安全,他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全面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现实需要。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当中的难点及堵点问题,财政厅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加快支出进度,加强监管强度,形成“共谋一碗粮、共抓一块田”的工作合力,有力推进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

一、规范规章制度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决策部署,规范和加强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由自治区政府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一条政策措施的通知》(内政办发〔2022〕72号)。同时,财政厅制定、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统筹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资金支持方向和重点,划分各自职能,规范专项资金使用,建立健全评价奖励机制,确保达到“建好田,管好地”的目标。

二、明确建设标准

2022年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和自治区主要领导指示要求,我厅积极配合农牧厅,历时3个多月,经过3次评审、4轮修改、4次主席会议,形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典型设计》。制定我区高标准农田亩均建设标准为水浇地1800元、旱作1300元。

三、加强资金监管

为了更好的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管理,防止资金挤占挪用,有效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在资金方面的需求,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支出进度,财政厅在人民银行设立高标准农田建设专用资金账户,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通过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单独调拨、单独清算、闭环管理,保障施工单位工程款不拖不欠、农民工工资及时到位。在专款专用的管理制度保障下,2022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进度与资金支付进度均有大幅提高,让更多农民不断鼓起“钱袋子”,持续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

四、做好资金保障

2023年中央下达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任务数395万亩,自治区已提前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15亿元,参照2022年财政补助标准,盟市、旗县政府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全部由中央及自治区本级财政承担。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做到了建设有标准、资金有保障、管理有措施、农民有受益,有力推进了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了全区粮食产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人民网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品牌,加强“蒙”字标品牌打造,把更多好产品做成好品牌,做出美誉度,占领大市场,让“千里草原、万顷牧场,生态内蒙古、绿色好味道”越唱越响亮。请问,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作为打造“蒙”字标品牌的牵头部门,在2023年有什么新的打算和举措?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宁云飞:为推进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农牧业品牌。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蒙”字标认证已经成为具有鲜明内蒙古区域特色的认证品牌,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消费者广泛关注,品牌辨识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获证企业围绕“蒙”字标认证品牌,进一步延链补链,迅速成为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发展的带头企业,品牌溢价能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2023年,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举措推进工作:一是加大“蒙”字标认证的推进力度,完善“蒙”字标认证“五大体系”。围绕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推进认证标准研制,扩大获证企业和产品数量,今年计划研制新认证标准25个,培育企业150家以上,获证企业达到45家,认证产品品类达到200个。

二是以“蒙”字标为支撑,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支持“锡林郭勒羊”、“兴安盟大米”、“天赋河套”、“阿尔巴斯山羊肉”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大力培育生产企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形成认证品牌产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推动区域公用品牌及优势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三是进一步加强农牧业品牌和“蒙”字标品牌宣传。以央视、内蒙古电视台、新媒体平台和高铁、机场等场所为载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塑造“千里草原、万顷牧场,生态内蒙古、绿色好味道”的品牌形象,树立和打造“以认证、选真品”的“蒙”字标认证权威性和影响力。

四是研究自治区农畜产品品牌建设评价体系,发布内蒙古农牧业“品牌榜”。与国家农业科学院等权威部门和机构合作,构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品牌建设评价体系,实施品牌建设和品牌价值评价,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内蒙古农畜产品品牌榜。

五是强化品牌执法保护。开展“蒙”字标获证产品专项抽检工作,与自治区公安厅环食药侦查总队、农牧厅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执法行动。

下一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有关要求,以区域品牌为带动、以企业品牌为主体、以产品品牌为基础、以“蒙”字标为牵引,大力推进农牧业品牌建设,真正使内蒙古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质量优势、人文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让“蒙”字标成为内蒙古生态优质农畜产品的“代名词”,把“千里草原、万顷牧场,生态内蒙古、绿色好味道”越唱越响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已经发布,请问在扶持壮大自治区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消费品工业处处长杨晓田:目前,自治区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面临着2大难题:一是产能释放不足,二是每年3-5月份生鲜乳出现季节性过剩。为支持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闲置产能,鼓励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在淡季及时收购生鲜乳喷粉,按照自治区政府出台的奶业振兴九条政策措施,在2022年至2025年期间,对自治区内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每年生鲜乳加工增量按年予以补贴,对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在淡季及时收购生鲜乳喷粉给予补贴。

为确保政策落实落地,自治区工信厅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生鲜乳加工增量补贴实施细则》、《内蒙古自治区生鲜乳喷粉补贴实施细则》。实施细则针对补贴政策实施做出了细化要求:对在我区注册、已取得《乳制品生产许可证》的国家或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支持,考虑到部分龙头企业存在多家独立核算子公司的情况,明确将子公司也涵盖在内,同一盟市区域内、同属一家母公司的多家企业可指定一家牵头合并上报,以便简化申报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补贴程序是申报企业申报材料经所在旗县、盟市工信部门逐级审核后,报送至自治区工信厅。工信厅对盟市上报的企业材料进行评审认定,并对认定结果予以公示,无异议后向自治区财政厅申请下达补贴资金。

补贴标准是对自治区内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每年生鲜乳加工增量,补贴标准以企业上年生鲜乳加工量为基数,每增加1吨生鲜乳加工量给予200元补贴;对每年3月1日至5月31日收购生鲜乳用于喷粉的乳制品加工企业,按在限期内收购的生鲜乳数量的10%给予每吨800元补贴。补贴比例自治区和地方政府各承担50%。

2022年自治区生鲜乳喷粉补贴工作已经结束,共有14个项目通过审核,补贴资金共计6025.42万元已全部到位。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近期将组织开展2022年自治区生鲜乳加工增量补贴项目评审工作,计划在2月底前完成资金下达工作。

二是今年5月份组织开展2023年自治区生鲜乳喷粉补贴项目申报工作,6月底前完成项目评审及资金下达工作。

三是加强部门协调对接,依托自治区推进奶业振兴联席会议机制,对接自治区有关部门,协调推动支持奶业振兴各项政策措施落实。



政策原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的通知